近日,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环境毒理学团队王启宇博士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中科院1区,IF = 13.352)在线发表了题为“Aberrant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associated with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triggers hepatotoxicity of novel PFOS alternatives in adult zebrafish”的研究论文,第一单位为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该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新型PFOS替代品对成年斑马鱼的肝毒性,首次提出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能通过干扰PPAR通路引发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此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67064,32101372,4200737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2BAB213040)和中科院STS等项目的资助。
PFOS是一种典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其因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于2009年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限制生产和使用,由此,PFOS替代品需求量日益增多。目前,F-53B和OBS是两种常见新型PFOS替代品,优先富集于肝脏,然而关于它们肝毒性报道较少。
图1. 新型PFOS替代品肝毒性及其分子机制解析
研究发现(图1):(1)PFOS、F-53B和OBS可引发肝脏空泡化、脂质代谢紊乱和肝功能异常,其毒性作用顺序遵循F-53B > PFOS > OBS;(2)PFOS和F-53B可通过作用于PPARγ诱发脂质代谢紊乱;(3)PFOS、F-53B和OBS引发的肠道微生物改变可能一定程度作用于PPAR通路加剧脂质代谢异常。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2002781?via%3Dihub